M.Morning

现在的LOFTER太难用,卸载了,账号懒得注销了,留点纪念。

《刻意练习》摘抄1

如果你相信“21天学会C语言”“3天学会弹钢琴”,

那么本书不适合你。

如果你不满足于自己的能力只是“足够好”,一直在追求“非常好”,

那么本书就是为你而写的。


1973年,即将在1978年拿到诺贝尔奖的赫伯特·西蒙(Herbert Simon)与合作者威廉·蔡斯(William Chase)发表了一篇关于国际象棋大师与新手的比较论文。在这篇论文中,西蒙他们发现,通过长期训练,虽然工作记忆容量相差不大,但是国际象棋大师在摆盘、复盘等实验上都显著强于一级棋手和新手。其中,国际象棋大师、一级棋手、新手三类人能记忆的组块分别是:7.7、5.7与5.3。

西蒙在文中首次提出专业技能习得的十年定律(10 years rule),西蒙推测,国际象棋大师能够在长时记忆系统中存储5万~10万个棋局组块,获得这些专业知识大概需要10年。

这就是西蒙的十年定律。


艾利克森的研究报告强调的也仅仅是刻意练习(deliberate practice)而已,而非1万小时这个魔术数字。心理科学史上从来不存在一个所谓的1万小时定律。


事实上,艾利克森的刻意练习的核心观点是,那些处于中上水平的人们,拥有一种较强的记忆能力:长时记忆。长时记忆正是区分卓越者与一般人的一个重要能力,它才是刻意练习的指向与本质。

那些卓越的专家,能够将工作记忆与长时记忆对接起来,在进行钢琴、象棋等自身熟悉的专业活动时,能够调用更大容量的工作记忆。如同西蒙等在1973年那篇开创性研究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:国际象棋大师在长时记忆这款硬盘中存储了5万~10万个关于棋局的组块。


过去几年里,许多作者在他们写的书中认为,我们一直过于高估了天生才能的作用,低估了诸如机会、动机和努力的价值。我十分同意这种观点,而且,让人们知道他们可以通过练习来提高,并且大幅度地提高,一定十分重要。否则,他们可能连试一下的动机都没有。但有些时候,这些书籍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:光靠真诚的愿望与刻苦的努力,就足以提高了,“只要你努力朝前奋进,终将达到目标”。但这也是错误的。在足够长的时间内进行正确练习,可以实现改进。再无其他。


一旦某个人的表现达到了“可接受”的水平,并且可以做到自动化,那么,再多“练习”几年,也不会有什么进步。


所谓“天真的练习”,基本上只是反复地做某件事情,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,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。


评论

热度(1)